第二十一章 余嗣同(2 / 6)
革。
重振税收,精练新兵,扫清匪患,严查不法,打击违法的地主豪强,防止土地兼并扩大,甚至还开仓放粮,赈济灾民。
一些原因年末大雪受灾严重的偏远山村,县衙甚至派出「巡检司」的官兵进行重建。
一时间,原本民怨沸腾的郑县令,反而渐渐得了个「惇信明义,崇德报功,垂拱而治」的头衔和口碑。
而这麽大的动静,肃慎县外的州府就没有得到一点消息?
不。
不是没有得到消息,而是暂时顾不上。
因为先前抽调兵丁剿匪的政令,导致整个长缨府兵力渐涸,而就在之前大军前往肃慎剿匪的那几天,远在数百里的鹿城却趁机爆发了「庚辰之乱」。
有「黄泉道渠帅」带人在鹿城起事,这些人裹挟流民,攻占县衙,杀死县令,开仓放粮后,却犹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。
哪怕古代消息闭塞,传播不畅,但到了三月下旬,根据来往肃慎脚商传来的消息来看,「黄泉道」都已经攻占数县,甚至已经漫过龙州边界朝着长龙府进发。
眼下别说长缨府了,就算是整个苍州,乃至龙州都在全力围剿「黄泉道」,毕竟,光看南边的影响就知道了,整个朝廷每年耗费上千万两白银围剿南方数州的「黄泉道」,但大军剿了几年,反而让「黄泉道」妖人逐渐蚕食并且占据了四州之地,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政权。
一个是王朝的心腹大患,一个是边疆小县冒出了的一小队重甲骑兵,孰轻孰重一目了然。
更何况,在许多人的眼里,边疆小县冒出的重甲骑兵,根本就不是什麽山间土匪,而是某位大人物豢养的私兵。
&
↑返回顶部↑